新闻动态

关于思维模型和链接的思考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18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我犯了一个特别大的错误,就是花了10年的时间做碎片化的学习。没有任何整合和链接。

所以,好像会了什么,又好像什么都不会。碎片化知识,能用吗?有用吗?能用,也有用。

但并没有形成系统,从长期角度而言,你并没有把它纳入到你的思维模型里面,所以可能做出的决定是片面的,没有去独立思考的,或者是不够理性的。从而会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后果,毕竟任何事情都有机会成本,你做出的任何一个决定就意味着放弃另外一个决定。从成长的角度而言,碎片化的知识并没有给到你很清晰的知识,很多知识都是片面和断章取义的。所以最需要的是归纳总结,然后规整出一套适合你自己的知识。知识其实也只是信息,同样的信息,由于理解力的不同,思维模型的不同,最终获取的深度也是不一样的。

模型的定义:将知识转化为应用,遇见问题可以套用,才叫模型

接下来,我想抛出一个思考点,那怎么打造自己的思维模型(如果足够安静的情形下,花一点时间去思考)

1把碎片化的东西分类,你纳入的时候,先思考一下这个知识属于什么类型,可以从学科的维度,也可以从自己创造出一个适合你自己的维度。

2尽量的去深挖,也就是多问为什么,为什么要是这个模型,挖到你理解和可以使用,这个模型才算是基本的完工。

3打造你的问题树,其实只要问题足够好,你打造的模型能去解决一个个问题,久而久之你对模型的运行的最熟练,就越具备系统化的思维。

4看见别人的模型,比如看到一篇好的文章,看完之后,如果你觉得对你有帮助,我建议你尝试把他的结构拆出来,然后再决定要不要纳入到你的思维模型。这也是胡子哥提的,提取骨架。

5建立链接,一种是知识与过往知识之间的链接,还可以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链接,也可以融合,形成新的模型。

最后,模型不会一直不变,随着你的理解力,知识量增加,也需要及时去重构和优化你的思维模型。

以后,不仅仅是看到内容,更要去看到这个知识的结构,同样的一件事物,我们普通人的看的是树,而高手看到的是森林。以后看到任何的知识体,尽可能的调动系统2,研磨它的结构,养成大量看到结构的习惯。慢慢内化成系统1,这就是短期痛苦,长期获益的行为,也是高手和普通人的差别之一。以后阅读完每一章,以后我都得想问问自己,我看到这章的结构了吗?

知识结构与过往结构的链接,我的思考行动是什么

1提取,找到关键概念。然后提取结构,再花时间思考,这关键概念和提取的结构,是可以和我过往的那些知识组合起来的。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。

2显性化,作为新手,前期我觉得最好还是以某一种形式把这些结构显性化出来。内化之后你随意

3组成更大的思维框架,当结构与结构的链接,必然会出现一个更大的思维框架,至于那些事情,你只需要调动小的思维框架,那些事情你需要调动更大的思维框架。这个你根据现实情况组合使用。

常见几种结构

关联结构-体现事务的相互关系。常见的是金字塔结构,比如马斯洛需求的理论。还有几个元素的重叠关系。

树状结构-体现实物层级,包含关系。常见的是书的目录

序列关系-体现先后因果关系,常见的是工作流程图,一般用来展现事情的因果,先后,逻辑关系

数据结构-体现数量差异关系。常见的是柱状图,饼状图,一般是展现空间和时间的关系。

最终可以尝试自己去构建和创造结构。

接下来,我自己也要把这些思考,一步步去尝试用起来,会消耗心力,会有些痛苦,也要花时间打磨。但好像纳瓦尔宝典里面说的:去做短期痛苦,长期获益的选择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这些星座cp里面的星座男都是暖男
下一篇:山海情筑雪域梦⑧丨山东援藏精准赋能,推动马铃薯产业外延外链协同发展